协同发展七周年看看天津“燃不燃”

王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静

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目标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这份“期中卷”出了一道“附加题”。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和不确定性,天津市圆满完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为开启“十四五”时期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一般公共收入达到19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新增就业37.1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带动天津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不断巩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孙虎军说,“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站位谋划‘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将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首要目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筑牢首都“护城河”,加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在不断推进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牢牢扭住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的“牛鼻子”,勇于突破现状,敢于发声亮剑,推动建立重点承接平台评价考核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倒逼承接平台承载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210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317家,新松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竣工。出台《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率先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试行,带动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等项目落户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工程主体完工。2020年共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676个,资金到位额1262.27亿元,占天津市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的43.14%,与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等央企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亚投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麒麟软件总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京津冀大数据基地等项目落户天津。着力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2020年天津港雄安绿色通道操作量实现9694标准箱。全力打造北方国际航运枢纽

据孙虎军介绍,2020年,天津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逆势上扬,增速保持沿海港口前列。具体而言,在打造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方面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服务“六稳”“六保”重点任务。坚决守住境外疫情防控海上防线,在全国沿海港口首创船舶“五色图”管控,设立全国首个拖轮海上临时观察点,建立进口冷链货品从口岸到餐桌的闭环管控机制。加快打造北方国际商品进口基地和北方冷链物流基地,升级推出8项降费、提效、优服举措,助力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畅通稳定。

二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全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完成100%汽运煤停运,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超过60%。26个泊位实现岸电覆盖,自有船舶岸电和低硫油使用率实现100%。

三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与华为研发团队共同推进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成为华为深度参与智慧港口建设的首个项目。全球首创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实现全面运营。获批建设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实现对内集卡全自动作业和对外集卡半自动作业。积极搭建“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关港业务协同新模式。外贸航线效率位居全球前列。

四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枢纽港口。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引领天津港迈向世界一流港口。具体而言,海向方面,2020年环渤海支线运量同比增长超过60%,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了港口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对接辽宁省,共同推动组建环渤海联盟,积极拓展“一带一路”航线,整船换装功能实现零突破;陆向方面,积极搭建“三线十区百店”阳光物流网络布局,把天津港“出海口”搬到内陆“家门口”,全年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超过40%。

奋力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对天津而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落实在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上。”孙虎军说,天津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构建实现定位的项目化清单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信创产业形成全产业体系,聚集形成360、紫光云、麒麟软件、TCL北方总部等“新四大”总部,飞腾CPU+麒麟OS构成的“PK”体系成为国家信创工程主流技术路线。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功获批。为全国贡献血必净注射液、宣肺败毒方“一药一方”等创新成果,在全国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在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同时,推动天津机场提升改造。天津机场总体规划和三期改扩建工程预可研获批,航空物流园区大通关基地一期竣工验收,天津国际邮件互换局落户该基地。

三是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上线FT账户体系,首批FT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投入运营。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领跑全国,租赁跨境资产占全国的80%以上。海河产业基金位居“中国政府引导基金30强榜单”前列。2020年天津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创历史新高。

四是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聚焦影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问题,制定印发《天津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改革任务工作方案》,着力优化产业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活力和吸引力。深入落实国家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天津出口加工区、东疆保税港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位于全国前列。

交通、环保、产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联通北京的格局加快形成,天津中心城区至静海区市域郊铁路启动建设。加快开展津潍铁路(京沪高铁二通道)、津承城际前期工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东北和北部地区的联系。津石高速公路天津西段与河北段同步通车,两地间首次实现“高速直达”。

2020年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深入实施第二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区一级管控区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3.9%,12条入海河流全面消劣。

实施“接链、促需、护企”专项行动,天津市级层面组织撮合对接会21场,实现上下游衔接成果128个,有力畅通了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