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携手交出协同发展完美“期中卷”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程晖报道

七载转瞬,成效显著。

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省市、有关部门、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奋力开拓,一项项规划出台,一个个重大工程实施。时至今日,整整7年时间,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2020年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目标收官之年,三地携手交出的一份堪称完满的“答卷”。

联手合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附加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期中考”出了一道“附加题”,而三地表现令人瞩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多年来发展的显著成效。

凌晨4点,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已是车来车往,满载着果蔬的物流车辆有序排队进场,通过分拣包装装运上车,一两个小时后,这些果蔬就和京津冀市场的消费者见面了。

平时能保供、战时能应急,悄然间崛起、关键处管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北新发地在保供稳价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2020年春节期间,河北新发地积极组织货源,坚决抵制哄抬物价,稳稳托住了京津冀百姓的菜篮子。

2020年6月,北京部分农批市场暂时关闭。河北新发地作为保障北京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的“大后方”,积极筹备保障北京蔬果供给。

2021年初,石家庄疫情发生后,河北新发地又第一时间行动,保障石家庄百姓菜篮子不断档。

河北新发地市场只是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疫情防控、构建民生服务网的一个缩影。

天津,在服务疫情防控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同样有着亮眼的表现。天津坚决筑牢首都护城河,协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战略性成果。如全力保障第一入境点承接首都航班分流任务,2020年完成正班、包机和分流首都机场国际航班293架次,规范处置旅客6.7万人;在防疫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调剂医用物资支援北京市及国家有关单位;先行认可京冀“健康码”信息,制定实施“惠企21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等政策措施,建立常态化“132”驻企帮扶机制,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2020年4月,北京奔驰、京东方、小米等北京产业链在津的188家重点配套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共同印发《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性长效机制方案》,将疫情联防联控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工作制度;坚决守住境外疫情防控海上防线,在全国沿海港口首创船舶“五色图”管控,设立全国首个拖轮海上临时观察点,建立进口冷链货品从口岸到餐桌的闭环管控机制……

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

面对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症状,京津冀三地牢牢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北京,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基本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完成350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000余个,城市生活更加宜居便利;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首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运营,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重点领域协作成效显著。

在天津,加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勇于突破现状,敢于发声亮剑,推动建立重点承接平台评价考核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倒逼承接平台承载能力提升。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210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317家,新松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竣工。出台《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率先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宝坻中关村科技城试行,带动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等项目落户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工程主体完工。2020年共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676个,资金到位额1262.27亿元,占全市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的43.14%,与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等央企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亚投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麒麟软件总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京津冀大数据基地等项目来津落户。着力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2020年天津港雄安绿色通道操作量实现9694标准箱。发挥技术优势,支持参与容西片区专项规划编制、环境治理等工程项目建设。

在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支持雄安新区教育、科技改革开放配套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组织有关部门及河北省对雄安新区规划执行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编制完成了《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与京津共同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与北京共同印发《河北省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等,深化三地务实合作。河北省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示范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5个协同协作平台为重点,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张家口冰雪产业基地、河北怀安工业园、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精准打造“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经过7年的发展,“轨道上的京津冀”畅通便捷,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

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京雄城际北京至雄安新区段建成运营,实现从雄安站19分钟至大兴国际机场、50分钟至北京西站。京滨城际、京唐城际等加快建设,京港台高铁雄安至商丘段、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铁可研报告已获批复,雄安新区到大兴国际机场快线开工建设。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天津、河北段开工建设。北京市、河北省、首都机场三方正式签订机场运营期收入分享框架协议。天津机场总体规划和三期改扩建工程预可研获批,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签署世界一流津冀港口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生态联防联控联治力度不断加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京津冀地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70.1%,比上年上升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下降1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下降13.5%。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有力推进,京津冀地区119个国控断面监测,水质达到或好于III类断面比例为64.5%,上升10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为0.8%,下降4.2个百分点。京津冀深度节水及非常规水利用实施方案、加强京津冀湿地保护实施方案制定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沿海防护林、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实施,2020年三省市共完成植树造林800多万亩。天津市和河北省累计整治和修复海岸线20多公里、滨海湿地1500多公顷。

产业升级转移工作扎实开展。天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信息安全、动力电池两个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中关村园区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业合作持续深化,带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转移。“十三五”时期,天津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资金4482亿元人民币;河北承接京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1个,总投资11348亿元。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入推进

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前题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实施一批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京津冀地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进一步深化,建设优质课程共享平台、开放优势科研资源、联合开展研究等重点合作任务深入推进。京津冀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试点工作有序推进,9所高职院校共下达跨省市单独招生计划1844名。

医疗卫生紧密协作。6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京津30多家医院纳入河北省医保定点范围,京津冀三地“健康码”互通互认。

文化旅游协同推进。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冬奥会、冬残奥会全部竞赛场馆达到测试赛条件,赛事组织、赛事服务保障等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对口帮扶持续开展。北京市14个区与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23个县(区),天津市5个区与河北省承德市5个县对口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京津两市向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实施帮扶项目,帮助8.1万名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

如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起科学长效机制,真正实现“1+1>3”的效果?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制度体系。京津冀三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破除阻碍协同发展的显性隐性壁垒,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实施。

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比如,北京中关村创新的火种在京津冀地区呈现燎原之势。中关村先后与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河北曹妃甸、承德、保定、石家庄等地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园区链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两地共建共管园区、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技术品牌服务输出、以石家庄正定中关村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曹妃甸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模式,科技创新园区链加快形成。

重大改革举措持续落地。京津冀三地自贸区联动发展,北京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正式挂牌;天津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128项任务已完成123项,其中10项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河北自贸区推出首批16项制度创新案例。北京市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天津市推出20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38个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可办”。河北省优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流程。

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推进。京津冀率先启动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试点。《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工作方案》印发实施,提出26方面120余项开放创新政策措施。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与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开展“无废城市”试点等。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