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施霁洋 记者 朱波 7月18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武清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新闻发布会。武清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杜全胜,武清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立山,实施京津产业新城专项工作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杜学民,武清区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傅立,介绍武清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武清

杜全胜介绍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天津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主战略、大战略,同时也是武清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大、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机遇。9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正在从宏伟蓝图一步步转化为火热实践。尤其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赋予京津冀新的战略定位,三省市高层互访频繁,三地战略共识更加深化,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互动交流更加密切,协同任务更加明确,合作重点更加突显,项目推动更加务实,在产业、交通、生态环保、科教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武清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的“第一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主力军”,始终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重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部署要求,与时俱进找准方向感、方位感、全局感,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行动上不断深入,携手北京通州、河北廊坊,主动融入服务北京“新两翼”建设,持续深化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不断提高三地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绩实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武清2

一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头阵作用愈发凸显。武清现已形成以“双国家级”品牌武清开发区为龙头、四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为支撑的矩阵式发展格局,产业发展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引领”,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支柱产业和地毯、自行车等传统优势产业量质齐升,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现有规上工业企业7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000家。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要求,聚焦北京央企国企二三级总部、上市企业及高端制造、科技研发、总部经济、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有效链接商会、协会、校友会、产业联盟等各方资源,细化产业图谱、完善攻关目录。区级领导带队,登门拜访、敲门招商,先后赴京招商推介7次,对接国铁集团、中发集团、和利时集团等项目80余家次,赴区内北京企业现场办公、助企纾困20余次,新签约北京重点投资项目80个、预计投资284.72亿元;新培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9家、天津市雏鹰企业148家、瞪羚企业13家,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发展到22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单项冠军3家。

二是京津产业新城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规划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按照“一核、多点、全域”思路,以产业为核心、以创新为引领,打造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人产城乡景”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目前,已制定《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及配套城市设计、产业规划,正分步推进核心先导区(中央创新区CID)、拓展区建设,加快建设铁科院研发中心、特变电工“六中心一基地”、北京化工大学武清产学研基地等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合成生物研发转化、智能轨道交通研发转化、特高压研发制造、数字化赋能等创新平台,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同时,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规划建设,以佛罗伦萨小镇、创意米兰、V1汽车世界等标志性项目为带动,持续拓展“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高端消费场景,推动新产城、新商圈、新运河带相互赋能融通。上半年,举办V1京津汽车赛、新品发布、夜市等商业活动59场,全区共接待游客486万人次,营业收入22.4亿元,其中63%以上来自北京。随着澳康达名车广场、运河不夜城、运河鲜食小镇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运,有望带动吸引全区游客由1000万人次提升至2000万人次。

三是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方面,用足用好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双向资源,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金介服”合作,探索“大院大所或名校服务带动引领产业链”模式,在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武清研究院、天津大学元英进院士合成生物项目、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等落地基础上,深化与铁科院、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技术交易所等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对接合作,做大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协同技术攻关,打通校企握手、成果转化“两个通道”,助力前沿技术孵化转化产业化。比如,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搭建武清区线上成果转化平台,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推动34家企业与40所高校院所开展6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基地正在装修、已确定入驻项目6个。区内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签订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及项目开发协议,10位博士集中进站。产业协作方面,成功创设优达海河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先后与天津港、天津经开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中关村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高企协京津产业协同发展中心,推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平台公司与电商园共建产业协同中心,联合河北廊坊、华为云等共同开展“产业协同·精益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交流活动,全面融入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区内155家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京津冀奔驰、现代、丰田、大众、长城等整车厂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依托武清高村科技创新园“亚毫秒”“零时延”优势,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齐聚武清,分别布局智慧科技园、数字科技产业园、大数据基地,引领带动全区云数据应用及关联企业超过280家,为京津冀数字经济、信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小京津冀”试验示范作用有效发挥。坚决扛实“通武廊”改革试验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和社会政策共建共享,着力打造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典范。2023年5月,在三地现有合作的基础上,携手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再次签署“通武廊”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在整合要素资源、消除行政壁垒、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等层面的通关一体化,共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试点示范新高地。组建武清·廊坊推进“通武廊”区域合作联合办公室,共同研究出台区域合作“一方案三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区域合作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医疗卫生领域,国家级“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顺利过审,700余人率先享受标准化医疗和跟踪管理服务;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机构41家;开通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机构52家;推动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8家,3家医疗机构50项临床检验结果与京津冀地区实现互认;武清区人民医院成功加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联体,率先实现与北京潞河医院跨区域双向转诊。教育领域,教育共同体增至12个,与廊坊师范学院共建实习基地授牌,实现高校与中学的资源共享共建、协同育人。养老领域,京津冀养老试点范围持续扩大,区内已有7家养老机构1450张床位纳入试点范畴。此外,跨省通勤工作提速,京津通勤“定制快巴”项目正在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举办第四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加速区域人才交流;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平台已纳入288项高频办理事项,逐步实现“一地受理、异地审批”。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武清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深刻把握武清作为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主力军”的定位要求,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加快全面建设“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要支撑和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武清雍阳大地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天津实践中展现武清之为、贡献武清力量。

相关文章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