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塞罕坝的路上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李揽月 记者 朱波
这段时间,随着党代会精神的广泛学习和深入宣传,塞罕坝也再次声名远播了。
“塞罕坝那么美,一定要看看。”我的心里越发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约上我的同事开着车,踏上了去塞罕坝的路上。
人民大会堂里的激昂声音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这里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
在二十大闭幕会的党代表通道上,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接受了媒体采访。“塞罕坝林场先后获得了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安长明激情澎湃的发言,吸引了在场所有媒体的目光,也深深打动了正在收看直播实况的我。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了对塞罕坝的向往之情。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前辈们解决了塞罕坝这片森林从无到有的问题。现在,这一代人就是要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问题。”安长明的发言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车子在飞快向前行驶。
为了看到更美的风景,我们特意选择了不走高速而改成走县乡道。我的思绪随着平坦的道路也在奔跑……
进入围场县的地界,公路两侧深深浅浅的绿化植被挡住了视野。透过车窗再往远处望,高大的乔木随着山势,一波比一波碧绿的是松柏,即将绿叶落尽的白杨树密密匝匝地排列着,守护着大山的身躯,显得伟岸而挺拔。
晴空万里的好天气。阳光洒满道路、洒满山坡、洒满树林,透着光和影,落叶覆盖着山地。小溪在薄薄的冰层下潺潺的流淌。不远处,一波一波的牛群在低头吃草,还有绵羊时而在吃草,时而在奔跑。
退耕禁牧后的幸福生活
车子来到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哈里哈村。路边的草地上有几头牛正悠闲地吃着草,一户放牛的农家妇女手持鞭子,站在路边正在照看自家的牛群。
养了几头牛?我们主动与她打招呼。
“11头。”她响亮地回答道。
今年的收入怎么样?
“还可以。一头牛,一年下来可落万把块钱吧。”
你爱人干什么去了?
“帮别人喂牛去了。”
能给多少钱?
“一月5000元。老板是本村的,他们家养了90多头牛。”“尽管草和饲料涨价了,可是牛肉也值钱了。”说着说着,她拿着鞭子赶牛去了。
望着远去的身影,我追问道:“为什么不在县城买房子住呢?”
“这里多好啊!政府帮我们加固了房顶,墙壁增加了保温设施,冬天也更暖和了。再说了,村子里空气多新鲜,还可以在院子里种菜自己吃,很方便!”
听着爽朗的话语,看着她飞快的步伐,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位57岁的蒙古族大姐。
护林防火的基层责任
一路上,我们不时看到手臂上戴着“护林员”字样红袖章,或者穿着“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字样志愿者服装的群众在巡逻。
外面零下5度的气温,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我们的车子暖和了许多。
我们进入了哈里哈乡莫里莫村的一处森林防火检查站,看到了一位围着桔红色头巾的大娘,她手臂上“护林员”字样的红色袖章格外鲜艳。
“你们要去哪里?”
看到我们的车子来了,她提高了嗓门喊道。
“我们去塞罕坝”。
“这一段时间没有雨水,天气干燥得很,我们要检查车辆,护林防火责任大着呢。”一边说着,她一边递给我一份宣传单,上面写着“坚决打赢可燃物‘六清六排查’工作攻坚战”——致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倡议书,落款是“围场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这位大娘仔细检查了我们的车辆,并一再告诫:不能携带打火机等火种进山,更不能抽烟吆。
“放心,大娘,我们都不会抽烟,车上还备有灭火器呢。”
例行了登记、扫码等手续后,车子在可以并行两辆车宽度的水泥路面上继续前行。不时越过一座座桥梁,桥头边“以工代赈”的标牌很是明显。
顺着山势上坡,很快就来到了又一个村子。
这个村子坐落在道路的两侧。一排一排的砖瓦房很整齐,主屋前大部分都加装了透明的玻璃门窗,显得安静而温暖。
“这里离塞罕坝还有多远?”我们与路边的一位老乡主动搭讪。
“远倒是不远。只是现在不是最好看的时候,明年五一节后,这里到处都是美景,可好看了。”
“前面就进入主林区了,因为森林防火抓得紧,外地车辆一律不让通过了。听我的话,明年再来吧。”另一位老乡接着说。
……
在几位老乡三言两语的善意相劝下,我们不得不调转车头了,来时急切而期盼的心情陡然生成了莫大的遗憾。然而,全体乡民对于森林防火的重视和对于生态坏境保护的态度,却让笔者在心生遗憾时又多了些许欣慰。
塞罕坝,我们有个约定,一起拥抱在明年的春天里。
(写于2022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