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余家北京服装生产加工企业落户沧州

“两年前,这里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这也代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站在位于沧州市沧东开发区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的生产车间内,原北京商户王志挺说。出于对商机的把握,他看好沧州的发展潜力,2018年9月,他把服装加工厂搬到了这里。“这里真的发生了大变化,服装车间宽敞明亮,还有了宽带,通上了公交。当地政府和东塑集团承诺的事情都做到了。”他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引导下,4000多家北京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已落户,其中500多家企业已在生态新城正式生产,产生效益。由于临近渤海湾,沧东开发区过去是一片广袤的盐碱地,几乎不长庄稼。如今,北京服装产业密集签约,扎堆儿落户投产,这里正崛起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告别“打游击”

与王志挺相同,原北京商户杨志平的加工企业此前也经常搬家。企业最早在旧宫,然后搬到南六环附近,后来又搬到了青云店。“工厂已有20多年,但实在经不起频繁搬家的折腾了。”杨志平说。2018年,他在生态新城拿到20亩地,准备自建厂房。10月初,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杨志平还投资400多万元采购了6条智能吊挂系统,这套自动化系统,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要是在租的厂房里,我们可不舍得。”他笑着说。

规模较大的加工厂一般会选择自建厂房。目前,有300多家北京商户正在或准备自建厂房。这家工厂也是自建厂房中第一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因此企业在沧州的公司名称定为“首肯”。

首肯公司主要生产四季时尚女装,100多名员工都跟着来到了沧州,普通员工平均工资都在五六千元。当下,北京老厂还保留库房和成品库,沧州工厂步入正轨后,全部业务都将转移到沧州。杨志平是北京人,直言“管理生产非常费心”,不过仍然乐此不疲,“20多年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厂房,告别了颠沛流离。现在,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前店后厂”展品牌

与自建厂房的企业不同,中小型服装加工厂,多选择生态新城的园中园。这里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可为北京商户提供标准化厂房,同时还有宿舍、食堂等生活配套区。目前,园中园已入驻近200家原北京中小服装生产商户。

在生态新城1排,运营方已对路面和楼宇进行了亮化。原北京商户杨森的店铺有一个“L”形的黄颜色门头,非常醒目。2018年,杨森租用了2769平方米的厂房和生活配套区,他把在北京瀛海镇的加工厂搬到了沧州。虽然只有26岁,但他已经在女装行业打拼了10年,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皮毛类的女装。他说:“之前我们在大红门福海国际卖货,加工厂在瀛海镇,我们为很多大牌女装贴牌生产。在北京时,谁也不认识。现在搬到了沧州的服装园区,大家都是同行,还可以互相交流。”

2019年上半年,搬家妥当后,他又对租用车间的1层投资30多万元进行装修,改成了300多平方米的“精品服装馆”。“在北京时,我们生产条件简陋。在大红门的销售档口场地也非常有限。到沧州建立工厂店,能够展示品牌形象。”他说,“现在正是旺季,我们还在这里开起了抖音直播,也能开拓销售渠道。”

生态新城运营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商户在生态新城开起了30多家工厂店。所谓“前店后厂”,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前面门店接活,后面就是加工和制作区。“前店后厂”能直观展示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更能促进销售。

盐碱地“长”出工厂

北京的服装产业业态存在了几十年,大红门、动批这样的服装批发业态背后是众多服装生产企业,他们多分布在大兴、丰台一带的乡镇。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引导下,这些服装企业纷纷外迁。

作为北京服装产业重要承接地之一,生态新城所在地沧东开发区拥有大片盐碱荒地,不长庄稼却可以“长”工厂。建设小镇所需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很多地方难以解决,在这里却可以有效供给。

与此同时,生态新城还建有2万平方米的中华时尚产业研究院。进驻沧州的商户和服装加工厂的负责人,可以随时到这里参观学习各地服装精品,并由专家对进驻服装加工厂进行免费服务。“打破粗放承接的‘魔咒’,就要改变简单的贴牌、代加工模式,首先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东塑集团董事长于桂亭说,这里还聚集了韩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顶级设计团队,不仅提供设计方案和技术指导,还能为企业优质产品进行推介。

沧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承接北京商户过程中,明珠商贸城、生态新城所属的东塑集团注重全产业链承接,从服装服饰研发设计、生产、批发零售,再到包装物流,北京服装产业所集聚的要素都出现在了沧州。未来沧州将形成专业化时尚服装产业集群。(李如意)

相关文章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