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住人口“三连降”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季晓莉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将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

为此,2019年北京继续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人口疏解工作,一批学校、医院等疏解转移,一批制造业企业、市场、物流中心等疏解。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继续下降,自2017年首次实现负增长之后连续第3年保持负增长。

学校医院持续向外疏解转移

2019年,北京持续推动一批学校、医院等从城中心地区向郊区疏解转移,北京市属高校实现向外疏解学生4600余人。

如,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占地面积约44.46公顷,总投资约28亿元,一期主体已于2019年完工,具备2000名学生规模的办学条件。2020年9月,新入学的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将在新校区就读。为教职工配建的人才社区计划在2020年完成结构施工。

2019年3月,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于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年底建成并投用,可容纳学生两万余人,本科学生将统一在该校区就读。2020年1月,北区学生宿舍一期工程已完成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

2019年8月,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新建工程学生食堂和学生活动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同年9月,该校2019级新生入住良乡校区二期4栋新建学生宿舍楼。2019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占地1183亩的昌平校区加快建设,将于2020年基本建成。

2019年3月19日,位于大兴新城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动工,预计2023年年中竣工。周围新兴住宅区的居民将成为就医基础人群,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延伸、新机场投入使用,还会吸引来京求医问药的疑难重症患者,缓解城中心老医院患者过于集中、人口外迁后患者南下北上的困局。同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整体搬迁至丰台区的新院区,服务环境和条件有明显改善。

2019年,位于海淀区马连洼新址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区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将建设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图书馆、药用植物科研楼以及学生宿舍等。此外,同仁医院亦庄院区综合楼基本完成,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北京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正在进行中。

企业、市场等有序向外疏解

按照“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有影响”的原则,北京在2019年持续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等有序向外疏解。

2019年以来,北京市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1181多件,累计达2.28万件。

2019年,北京市共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其中市场50个、物流中心16个,累计涉及从业人员24448人,商户10285户,建筑面积约97.7万平方米。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0个,家居建材市场10个,小商品市场7个,其他为电子、通讯器材、汽车及配件等专业市场。其中拆除2个、清退关停16个、升级改造32个,16个物流中心全部清退。

据悉,2019年北京市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仅顺义区就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82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居全市第二位。顺义区已退出的企业包括金属制品、塑料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纺织、建材、家具木制品、印刷包装纸制品等行业。据天津滨海新区提供的数据,2019年该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468个,协议投资额2711.9亿元。

常住人口第三年持续下降

近年来,北京利用价格机制促进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转移,制定实施非居民用气、用热、用水、用电等分区域差别化价格政策;同时,深入实施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管理办法,通过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等措施,使常住人口持续下降。

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分别为2154.2万人、2153.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减少16.5万人、0.6万人。

截至2019年末,北京市东城区常住人口为79.4万人,比上年降低3.4%;西城区常住人口113.7万人,比上年降低3.6%。

为了做到“以房管人”,一方面北京要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房屋出售、出租数量,调整城市容量;另一方面要多拆少建、只拆不建,把更大空间作为生态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从而实现人口规模调控。而为了做到“以证管人”,北京要把居住证作为北京市人口调控的风向标,建立与人口规模调控相适应的居住证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界定走哪些、留哪些、服务哪些。

2020年2月22日,北京市提出要下更大力气疏解存量,切实把西城区和东城区的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降下来,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具体途径则包括:推动传统商业区转型升级,加强旅游秩序管理,抓好“腾笼换鸟”,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高精尖”产业,支持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总部经济,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相关文章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