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见效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 4月7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实施“十项行动”的总体考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的思路举措。

IMG_1802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

天津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对标对表国家战略、规划,凝心聚力绘制了《十项行动方案》施工图,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

天津市发改委戴永康介绍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蓝图,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举措,位列“十项行动”之首。

当前,天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呈现出全新格局。

——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走深走实。天津将承接疏解摆在主要任务的首位,在错位承接上下功夫,以来津企业更好发展为目标改善软硬环境,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十项行动方案》聚焦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着力提升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平台承接能力,推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金融街,有序推进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创新区(CID)建设,构建载体先行、示范引领、全域承接新格局。

——推动“一基地三区”建设走深走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天津市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是天津的优势所在,也是天津肩负的重要使命。《十项行动方案》深刻把握“一基地三区”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强化制造与研发联动,促进港产城融合,增强金融创新运营实力,推动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营商环境一体化。

——推动基础设施同城化一体化走深走实。经过9年多的实践,“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规模。《十项行动方案》在“交通网”率先突破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同城化、一体化、智能化管理运行体系。比如,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方案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构建丰富多维的示范应用场景”等举措。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走深走实。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人才一体化,形成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格局。比如,在共抓产业“一条链”上下功夫,争取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创新要素流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津落地转化。

——推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聚焦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优化扩大生态空间,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水环境联保联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在水环境治理上,今年与河北省已经签署第三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进一步加强潘大水库等水源保护。

——推动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协同走深走实。《十项行动方案》聚焦养老、就业、就医、就学、商贸文旅等领域协同,推进一批“一卡通”“一网通”“一次办”等便民措施。有些举措已经启动,比如,4月1日起,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

——推动区域内改革试点示范走深走实。《十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通武廊”改革试验,打造“京东黄金走廊”,积极融入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河北省对接合作,倾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着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显性隐性壁垒,深化系统集成改革,为协同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相关文章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