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丽区:串珠成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328180228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 朱波 记者在3月28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东丽区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先后召开社会消费类企业、京源企业、新经济组织等多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密集走访调研工业企业、消费商超、金融机构,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仪式,持续改善发展预期、持续提振市场信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添秤加力。

聚焦稳增量、抓存量,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目前,东丽区有近10万家市场主体、4.6万家企业。该区强化对存量企业的质量提升和能力挖潜,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革新,重点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新产能、追加新投资,重点支持企业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开辟新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行业影响力。同时,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载体,已盘活载体9.93万平方米。比如,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项目选址时,精准匹配了1.3万平方米的闲置方舱医院,既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又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近期,该区还将再盘活载体3.28万平方米。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做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专班招商,建强北京、长三角、珠三角3个招商中心,力争落地优质项目800个。

聚焦强实体、转动能,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东丽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包括工业实体和商业实体,坚持增量扩面与增效提质并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2022年东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9%,已经形成了新材料五百亿产业集群和新一代汽车技术、轻工2个百亿产业集群,拥有良好基础。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尤其是围绕新材料、新一代汽车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轻工6条产业链,抓好优势的企业产业链招商和扩大再生产,组织开展30场产业链撮合对接活动,推动6条产业链的产业规模迈向千亿大关。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发展、赋能实体经济,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大力度引育高质量的创新主体,争取新建2所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5家“专精特新”企业,尽最大努力确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坚持“以用立业”,重点引导驻区科研院所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提高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质效,支持民航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园区,用好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在津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对接本区企业,衍生培育出更多的高精尖技术、高科技项目、高成长企业。三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突出农业高质高效,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扩大胡张庄葡萄、东信花卉等“津农精品”和骆驼房子烧鸡、赤土扣肉、宽达水产等“津门老字号”品牌效应,加快建设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布局永和等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田园综合体。

聚焦促消费、扩投资,夯实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一方面,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容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升级、消费升级协同发力,实施金茂览秀城、金隅商业综合体项目,布局一批农贸市场、夜市、餐饮大排档等便民消费空间,打造15个消费新场景。去年,该区推进东丽湖提升改造,举办了音乐节、马拉松、皮划艇赛等系列大型活动,运营了帐篷营地、花海艺术市集、水上乐园等众多项目。2022年,该区累计接待游客近246万人次。今年1至2月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193%,来自北京、河北的游客占比达24.8%。今年,该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方向,融合农文旅产业资源,推动欢乐谷、恒大温泉、自然艺苑等,同东信花卉、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串珠成链,把东丽湖区域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空间、都市休闲消费目的地,让美丽的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产业投资为重点,签约的项目抓开工、开工的项目抓建设、在建的项目抓竣工、竣工的项目抓投产。今年安排5000万以上重大的产业项目68个,总投资286.93亿元,力争实现坤鼎大健康产业园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

聚焦优服务、提质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东丽区始终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让企业家在东丽区办事更顺、麻烦更少、收获更多、发展更好。一是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服务效能。继续靶向破解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能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能简化的程序全力简化,让更多高频办理的事项实现一表申请、一次提交、一次办结。深化帮办代办、企业保姆、工作专班服务机制,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让“签约即进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成为常态。二是最大限度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去年,该区综合统筹、多方协调,解决了35个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今年,继续弘扬“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实干精神,健全完善助企服务机制、服务政策,做实三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的制度,真心实意为企业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三是最大限度培育壮大民营经济。东丽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关心关注企业发展和经营情况,大力营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尊重爱护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同时,下决心引进一批优质民营企业,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市场活力。

聚焦惠民生、解民忧,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该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一是在促进就业提质增效方面,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拓展灵活就业渠道,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举办公益性招聘活动50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新增就业1.9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率稳定在95%以上。二是在优化教育资源方面,完成2所小学、3所幼儿园建设,增加中小学位2700个、学前学位1530个。在东丽湖地区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教育质量获得较大幅度提升。三是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推进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建设,加快建设一中心滨海医院,升级东丽医院医疗设备,建成丰年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关文章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