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微信图片_20230324102015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 记者在3月22日天津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静海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36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050亿元,总量排名天津市第二。“专精特新”企业达74家,“雏鹰”“瞪羚”7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2家企业实现A股上市,友发集团连续17年入选国内500强,高盛钢丝绳、源泰德润2家企业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企业入围市制造业百强。全区实现市场主体总量超9.78万户、个体工商户超5.7万户、私营企业超4.04万户“三个突破”。静海金属制品年加工能力达3900万吨,占天津市产量的三分之一。焊管加工能力超千万吨,全国每4吨焊管中就有1吨出自静海。电梯用钢丝绳、喉箍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第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年产量超过841万辆,电动自行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6%,畅销国内外。特别是该区高新产业园,积极推进链园结合、以园聚链,进一步引导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业向园区聚集,前不久被认定为天津市第二批10个市级产业主题园区之一。

静海区副区长赵春兴介绍说,天津市委、市政府着眼今后五年,将“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十项行动”之一,并摆在突出位置。这为静海区做好现代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静海区坚持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狠抓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培育,建立了储备、新开工、续建、投产“四个项目库”,采取分级管理、梯次建设的方式,对项目实施统筹推进,形成了项目滚动接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有近200个产业项目实现竣工投产,这些项目中既有禾盛医药研发制造、巴特瑞退役动力电池拆解再生利用等补链延链强链的骨干项目,也有欧派智能工厂、银隆锂离子电池等智能制造的高新技术项目,壮大了静海特色产业底盘,优化了产业结构,成为静海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目前,该区新开工特色产业项目98个,在建特色产业项目189个。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静海区主要推动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建设,重点推进赛德生物、民祥药业等生物医药项目投产运营。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主体结构已经全面封顶,项目竣工在即。该项目作为天津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打造的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将助力天津打造成为京津冀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地。

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依托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大力挖掘“城市矿山”潜能。2023年重点推动7个节能环保项目建设,总投资额16.8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投资额为7.04亿元,分别为天津北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高精度机床配件项目、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废旧线路板处理技术改造项目、天津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再制造及循环利用项目;续建项目有4个,总投资额达9.8亿元。其中,大邱庄镇天津国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10万吨/年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投资额共2.1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京津片区废油污染的问题,每年为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区提供约8万吨优质的再生润滑油及液压油产品,预计建成后年产值7亿元,年利税2.1亿元,并且为社会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建链补链强链工程,坚持集群式发展、大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企业引领,推动八方电气、龙创恒盛、海纳创为等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提速建设,广联航空、爱玛智能化工厂升级改造等20个优质项目投产运营,朗诺宠物食品、优贝儿童自行车等21个投产项目尽快达产,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金属制品产业发展赋能,推动友发管道科技衬塑生产线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联众钢管355直缝焊管机组及配套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运行,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产业基础设施保障方面,主要推进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和唐官屯铁路专用线项目持续建设,提升改造子牙经开区、高新产业园等一批园区道路、设施设备,重塑园区产业发展硬件环境,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能保障。

下一步,静海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为引领,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通过数字赋能、提质升级等方式,进一步做强做优精品钢材深加工、自行车(含电动车配件)两个超百亿的特色产业集群,拓展新赛道、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为天津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贡献静海之为。

相关文章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