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由贸易区人民法院:三年交出卓越答卷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 朱波 记者在2月9日上午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自贸法院”)成立三周年暨专业审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年来,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2908件,审结60860件,结案率96.74%,涉案标的额391.64亿元,法官年人均结案370.88件,位居天津市法院前列,交出了一份卓越答卷。

微信图片_20230210132802

2019年12月24日,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挂牌成立,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履职。三年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创新型、服务型新时代全国一流自贸法院”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积极融入区域法治建设,着力构建体系化、全链条、全覆盖司法服务保障格局,为助推天津自贸区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创新思路,构建专业化司法保障体系

院党组围绕自贸区创新发展六大产业要素,规划东疆、中关村、泰达、天津港、空港、生态城及中塘七个专业法庭构建天津自贸法院体系,明确业务牵头部门,设立专门执行团队,形成金融、知识产权、涉外商事、劳动争议、环境资源、服务贸易“7+1+1”专业法庭格局。人民法庭建设经验入选首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坚持政治引领,确立“专、精、特、新”的工作目标和“守正创新、勇当排头、共筑卓越”的工作理念,强化创新精神,培育自贸法院精神文化,提升自贸法院首创性和显示度,打造司法服务保障升级版。实施“锻造工程、创新工程、卓越工程”三个工程。培养高素质专业审判队伍,培植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打造天津自贸司法保障的创新品牌、创新案例、创新名片。实施“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战略,针对法庭专业方向和管辖案件特点,制定特色化工作目标和差异化工作思路,培育具有天津自贸法院特质的工作机制、审判模式、司法成果、法庭文化和专业品牌。

创新机制,促进现代化审判效能提升

推进金融案件要素式审判、“领办制”办理机制,探索示范判决机制,审判效率大幅提升。探索实施融资租赁领域“信用保全白名单”机制,累计为企业节约直接经济成本上千万元,被商务部评为创新案例。建立域外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制定《域外法查明办法》,发布《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司法送达条款(含电子送达)审判实践指引》,提高送达效率,缩短案件审理期限。探索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破产财产处置机制、设立破产援助基金,规范破产审理程序,提升办理破产效能。打造“东疆多元解纷共治中心”,目前6家机构入驻,为法庭分流案件量15%。探索知识产权委托调解,促进诉调对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力度多渠道、多维度提升。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涉台法官工作室,设立全国首家基层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推动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全链条解决。探索将金融纠纷化解前置到金融机构内部催收阶段,突出“简、快、省、优”,人力精简50%以上,时间缩短83%以上,费用减少70%以上。构建“法院+工会+N”多元化解诉调对接新机制,打造劳动争议一体化治理体系。探索知识产权个案诉源治理,通过立案初筛、摸排调查、促成一揽子和解、监督履行等方式,从源头上促进知识产权纠纷的一揽子、批量性化解。建立以“质效考核、诉讼服务3.0、营商环境”为核心的“3+N”考核体系,实现了全要素、全周期考核深化精细管理。聚焦人案两大要素,攻坚审判质效短板和弱项指标,统筹制定《关于加强审判流程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突出创新管理,破除惯性思维、惰性思维,加强领跑意识,激励干警主动担当作为、创先争优。

创新服务,探索精准化营商环境保障

院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自贸片区及五大开发区走访问需,征求意见建议,积极回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打造“东疆共治沙龙”,为融资租赁、保理企业提供“点菜式”法律服务。通过“云”授课、保护中小投资者普法公开课、营商环境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贸区市场主体的法治观念和经营治理水平,及时回应企业法治需求,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提出针对性建议,法治赋能自贸区优势业态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先后发布知识产权、金融审判、融资租赁、公司纠纷、涉外审判、消费金融、平行进口汽车交易纠纷、环境资源、劳动争议、互联网审判等专业审判白皮书18件次。前瞻研判国际保理业务法律风险及对策,形成专项提示清单印发自贸区各金融部门和保理公司,推动国际保理业务创新落地落实。成立“平行进口汽车专业咨询委员会”,对平台经济劳动用工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调研,护航产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东疆、中关村、泰达、天津港、空港、生态城及中塘七个专业法庭相继迁入新址,法庭硬件改造和功能升级完成,升级完善专业法庭一站式现代诉服体系。科技法庭35个,实现全覆盖,互联网法庭增至9个,有力促进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审判工作。建成10个社区互联网综合服务终端和10个律师事务所远程庭审终端,用户体验良好。涉外审判程序全流程“云上”办理,通过“云面签”、“云调解”、“云宣判”为境外当事人提供代理手续视频见证服务,实现零距离的触达司法。推进党建共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队伍共建、工作共赢。建立“2+N自贸司法服务直通车”机制,推进府院共联,协同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与五大开发区产业创新部门、法制部门为自贸区发展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司法服务保障。联合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市贸促会,构建全领域全链条“调、裁、审”一体化法治平台和天津自贸区全方位法律服务平台。推进协同共治,聚焦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居民法治特色需求,与宜禾社区共建“宜禾法治大讲堂”,受众覆盖生态城全域。通过社区微法庭、巡回法庭等形式参与社区治理。

这些有效做法也产生了蝶变效应:

——“一庭一品”初创成型。全国首家融资租赁法庭东疆法庭加速了产业集聚效应,全市首家环境资源法庭促进司法保障生态环境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关村法庭吸引众多知名品牌注册落户,泰达法庭与47 家金融机构共建起金融风险防控法治体系,天津港法庭推动新型平台经济劳动用工稳健发展,空港法庭服务口岸贸易有序开展。专业法庭建设经验入选最高法院首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编印11期《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工作专报》,影响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成为天津自贸区法院的创新名片和创新载体。

——专业审判成效初显。专业审判机制升级完善,各项工作指标持续向好,审判态势良好、审判质效提升。今年以来,9 项重点质效指标进步明显,居全市法院前列。金融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8.7 天,法均结案数同比增加20.1 件。涉网金融纠纷多元智审平台案例成功入选2021 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

——审判成果亮点纷呈。“为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司法保障的调研”荣获2022年全国法院金融审判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全市首例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案例入选2021年度天津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天津市政法系统十大示范优案;全国首例禁止盗播冬奥赛事诉前禁令、全国首例二手车商标纠纷等案件,社会反响良好。62篇论文、调研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3个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天津高院典型案例。

——法治动能前瞻引育。致力实现司法服务保障更“专”、更“快”、更“优”。联合自贸区管委会在无形资产、平行进口汽车、金融监管协同、平台经济、跨境电商、法律服务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一站式全链条司法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一批首创性成果落地落实。2+N司法服务直通车作为改革创新案例推荐商务部,4项创新经验列入天津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清单。自贸法院创新性和显示度进一步提升。

——队伍建设成果显著。专业审判队伍初创成型,生态城环资法庭获评全国法院环资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涌现出双百政法英模包津燕等全国先进典型。多名法官应邀亮相高峰论坛,参与前沿法律问题研讨交流,一批年轻有为,业务精良的青年才俊正在成为自贸法院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内化成为自贸法院干警职业素养;专精特新工作目标以及自贸法院理念已初步植入干警内心;前置、延伸审判职能,能动司法服务自贸区发展已成为干警自觉行动。

(天津自贸法院 运龙然 供稿)

相关文章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