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通过全要素测试 “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两大“双奥场馆”蓄势待发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成静报道 10月10日,为期3天的“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功落下帷幕。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两大“双奥场馆”即将迎来赛事。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赛区(朝阳)组委会用心用情做实做细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测试赛有序推进。

 朝阳区用心用情做实做细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正在紧锣密鼓举行,朝阳区涉及2项国际赛事,2项国内测试活动,3个竞赛场馆,多个接待酒店,服务保障工作千头万绪。朝阳区以竞赛场馆和接待酒店为重点,全力做好衣食住行、防疫消杀、训练比赛等全过程保障。

高效:早晚复盘 事不过夜。从9月中旬起,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朝阳区运行保障指挥部便对此次“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启动调度机制,全面启动月调度、周例会、日会商三级议事机制。测试赛正式开赛时,更是每天“早调度、晚例会”,早上由区主要领导部署全区工作;晚上,指挥部下设的办公室和新闻宣传及文化活动工作组、安全保卫工作组、交通运行保障组、人力资源与志愿者工作组、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赛事综合保障组、医疗防疫工作组、监督组、应急保障工作组、测试活动(赛)赛事组织执行工作组、冬奥村保障工作组、礼宾及机场协调保障工作组等“1办12组”召开工作例会,复盘当日测试赛工作情况,复盘问题清单、复盘解决方案。赛后,则迅速全面复盘、阶段评估,梳理问题台账,立即整改落实。

精细:“五个精准”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服务。测试赛期间,朝阳区精心组织,在食住行等方面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服务,做到“五个精准”,精准住宿客群、精准住宿人数、精准住宿时段、精准供餐时间、精准出行时间,做到精细化服务,保障赛事人员以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投身到比赛和场馆运行中去。

在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期间,朝阳安排闭环管理酒店3家,闭环外管理酒店1家。坚持场馆闭环管理与酒店闭环管理“环环相扣”,实行“一店一策”,分别制定医疗防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住宿服务、安全保障、交通组织、运行保障等系列工作方案,酒店专班24小时驻店保障。交通出行方面,科学配置商务车、中巴、大巴等交通车辆,同时采取限制承载率、专人专车专座、及时消毒消杀等措施确保防疫安全。

在即将进行的冰壶国内测试活动、轮椅冰壶世锦赛期间,朝阳区将启用2家闭环内酒店和1家闭环外酒店。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将入住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实行闭环管理。在餐饮保障方面,赛事各类人员计划采取自助餐形式供餐,根据场馆运行和服务保障实际需求,提供场馆、酒店“双供餐”的形式。同时,严格落实一米距离、分区就餐、两人一桌、Z字型就坐、桌面加装隔板等疫情防控措施。在车辆保障方面,赛事所需15辆福祉车全部改造完毕,顺利通过验收。

温暖:贴心服务赢得中外选手好评。“能来参加比赛非常荣幸,场馆和住宿、饮食体验都特别好,我在这里获得了非常愉快的比赛体验。”“各方面设施非常完善。”“防疫措施让人放心”……首场速度滑冰测试赛落下帷幕,不管是对新落成的“冰丝带”设施,还是大家关注的餐饮、住宿等赛会服务保障,各国运动员都给予了好评。

在餐饮方面,为了让大家能及时吃上温热可口的饭菜,在食物运输环节使用了“保温箱套保温箱”、暖水袋,在现场使用插电式加热保温柜等,确保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60℃。

在酒店住宿方面,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提供了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器,并粘贴英文标识,便于操作使用。在各住宿酒店还配备了韩语、英语等翻译人员,及时了解外籍运动员的需求。

安全:科学严谨当好防疫“三员”。疫情防控作为赛事活动筹办的重中之重,“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赛区(朝阳)组委会制定了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医疗防疫保障工作方案,包括疫情防控、卫生监督、医疗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四个内容详尽的子方案,并在交通、住宿、餐饮、票务和座席、竞赛场馆与训练场馆、媒体采访等14个重点领域都有专门的疫情防控措施指引。

“按照整体测试赛的安排,我们主要承担3个竞赛场馆相关外籍人员闭环管理的6家住宿酒店的医疗防疫保障工作。”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区加大储备酒店保障团队,每家酒店安排8人医护防团队,共计安排15组120人酒店医疗防疫保障团队。同时,储备流调人员50人、消毒人员20人,安排3个急救转运车组,9人24小时值守。

此次测试赛实现闭环与非闭环区管理,对场馆和接待酒店均实行分区分类精准防控,确保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须严管,人员不跨区。为了让不同群体的活动更加便捷,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每日场馆内外实际情况反复推演流线,找到最高效、最安全、最便捷的流线,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闭环管理防控措施,在确保测试赛和北京冬奥会安全顺利举办同时,也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开展国际交往、商务活动等提供范式。

此外,还定期开展新冠核酸检测,根据赛时各类人员数量和不同风险等级,确定闭环内人员每日采样检测一次,闭环外人员隔日采样检测一次。坚持人、物、环境同防,驻点医疗防疫团队定时巡视后厨、餐厅等区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并指导场馆、酒店运行期间每日消毒。对闭环内公共活动区域中,人员接触频繁部位和易受污染的环境(含交通工具)、物品,包括比赛设施及运动器械设施等,每日开展环境抽检。

据了解,开赛前,朝阳区已经完成核酸采样、场馆预防消毒、人员流线划分、防疫物资分发,全员培训考核、餐饮人员诺如检测以及14天健康监测等工作,空调、水质、空气检测也已落实到位。赛时,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就位,救护车待命,闭环管理、健康监测、症状监测、预防性消毒、核酸检测……精细的医疗保障和防疫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在竞赛场馆内外和各接待酒店落地施行。

截至目前,各点位完成累计核酸检测11989人次、环境2259件次,诺如检测累计251人次,环境180件次;累计消杀93.6万平米;开展健康监测85752人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累计开监督检测83次。

“我们要当好防疫措施执行的示范员、防疫政策沟通的宣传员、防疫要求落实的监督员,保障测试赛安全顺利进行。”朝阳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些 “常规”方法外,各场馆运行团队还结合实际,“一馆一策”将防疫方案进行细化,贴在腋下可以远端进行实时健康监测的体温贴、用于空气环境检测的气溶胶以及无害化消毒的喷雾消毒机器人,这些防疫先进技术统统被“安排”上场。此外,朝阳区还研发上线多语种适配的“相约北京”测试赛小程序,用于人员健康管理,以科技助力防疫。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后续赛事的医疗防疫保障工作,当好防疫措施执行的示范员、防疫政策沟通的宣传员、防疫要求落实的监督员。同时,及时掌握冬奥村、大家庭酒店、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国家体育场、北京颁奖广场、签约酒店、志愿者住宿酒店相关信息,向前一步做好方案、预案、人员以及防护物资准备,开展培训演练等医疗保障准备工作。”朝阳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国家速滑馆顺利通过“测试”

日前,“相约北京”速度滑冰公开赛正式结束。该赛事是在全面落实防疫政策要求下,对标赛时标准和流程的基础上,举办的首场国际化的测试赛事,具有开拓性强,示范性广的特点。国家速滑馆顺利完成了相关筹办和组织工作,通过国际赛事的“测试”,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广泛赞誉。

在为期3天的比赛时间里,美仑美奂的场馆建筑、光洁如镜的比赛场地、良好的设备设施、严谨有序的赛事组织、细致的服务给参赛者留下深刻印象。荷兰队领队伊凡表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参加测试赛,当看到速滑馆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速滑女子500米冠军荷兰选手格雷维特表示,“能来冬奥场馆比赛,对于我们是莫大的荣幸。场馆宏大漂亮,防疫措施也让我觉得特别安全。”

据悉,为做好赛事组织工作,国家速滑馆加强了与国际单项组织的对接。赛前充分沟通,赛时密切联系,比赛结束当天召开了赛后评估会,国际滑联副主席对赛事运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已经为冬奥会做好了准备。”

在制冰方面,来自加拿大的主制冰师马克·麦瑟带领外籍团队3人和国内团队8人共同制冰,中外团队配合默契,并根据运动员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冰面质量,为运动员创造佳绩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打造平原“最快的冰”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同时,此次测试赛还聘用了两名外籍体育展示专家,带领中方团队一起开展了冰面投影系统、特种灯光等创新尝试,营造出更炫更酷的赛场氛围。

“测试赛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做好总结评估,全面复盘,查摆问题,总结经验,推进整改,再接再厉,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而努力。” 国家速滑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两大“双奥场馆”准备就绪

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即将迎来新的赛事,目前这两大“双奥场馆”也都做足了准备。

“相约北京”国内冰壶测试活动和相约北京·昆泰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两项赛事即将在国家游泳中心拉开帷幕。其中,10月16日至17日,冰壶国内测试活动将率先进行,包括16场混合双人冰壶比赛。10月22日至30日,将进行相约北京·昆泰 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包括中国队在内的12支队伍将参与本次世锦赛角逐。根据官方赛程安排,10月22日为官方训练日,23日至30日为正式比赛日,共计72场比赛。

据悉本次世锦赛中国轮椅冰壶队将派出重新组合的队伍参赛,包括平昌冬残奥会金牌队员陈建新、王海涛等队员。除中国队外,共涉及11个国家(地区)参赛队来华参赛,分别为加拿大、韩国、拉脱维亚、挪威、俄罗斯等国家。据统计,本次参赛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共计96人,外籍制冰专家2人,壶联官员和技术官员(ITO)22人,其中中国籍技术官员4人。其中,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秘书长也将来华观赛,共同为残疾运动员加油助阵。

目前,场馆已经完成了“水冰转换”,再一次实现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背后依靠的是可转换结构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冰立方”将成为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

在赛事筹备方面,场馆已经从竞赛组织、场馆运行、基础设施到医疗防疫、食宿交通、媒体服务、志愿者等30余个业务领域,进行了反复模拟演练、桌面推演,做足了准备。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场馆制定了“一馆一策”疫情防控总体方案及专项方案,实行闭环与非闭环分区管理,落实条块结合、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运行机制,在各业务领域设置防疫专员,做好全员培训考核和应急演练,确保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须严管、人员不跨区。

无障碍设施改造方面,目前,场馆已经完成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项目,包括场馆外围及前后院、场馆各出入口、首层公共区域、B1竞赛场地区域;功能涉及无障碍道路、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更衣间、低位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无障碍标识系统等。改造后,不仅能够满足场馆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运行需求,还将更好的为赛后场馆可持续利用提供长足保障。

同时,针对轮椅冰壶,场馆还采取了人性化的防疫措施,例如增加测温门宽度,确保轮椅通过;降低残疾人防疫物品摆放台高度,方便残疾运动员使用等。

此外,场馆还新“上岗”了一批智能机器人,在清扫消杀、移动测温、防疫监督、引导、智能配送等方面提供智能化、无接触服务。众多科技亮点都将在测试赛中期间亮相。

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将于11月10日-11月14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共进行5场比赛和15场训练,有4支北京市内队伍参赛。作为活动主场地,国家体育馆做了充分准备。

目前,国家体育馆改扩建相关工程已结束,进入到临时设施的搭建阶段。其中,临时设施搭建室外建设已完成80%,室内搭建工作完成30%,预计于11月5日全部完工。赛时网络建设主体部署基本完成,具备开通条件,赛时技术设备及2648件保障物资已陆续进场。同时,结合国家馆赛事筹办特点及外籍人员多批次抵京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场馆编制了精确到分钟的时间安排表,实现对整体筹办工作精细化管理。

在疫情防控方面,国家体育馆按照不同客户群的风险等级及所在的活动空间,将场馆划分为闭环内和闭环外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之间确保“人员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须严管、人员不跨区”。结合场馆赛事特点,国家体育馆梳理出10类静态场景、5类动态场景及67个防控单元,明确不同单元中的防疫要求、防疫标准和防疫边界。同时,国家体育馆联合属地疾控及场馆定点医院,组建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明确接诊流程,转运流程和定点医院绿色通道诊治流程,细化转运路线以及转运方式,实现应急响应在场馆内迅速、精准、全覆盖。

在精细编制场馆内防疫方案的基础上,国家体育馆制定了4个方面15项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方案,其中包括人员管理、餐饮保障、交通保障、住宿保障、垃圾清运、物流运输、安全保卫、志愿者8个保障业务领域方案。

此外,在11月测试活动中,国家体育馆还将计划上线4项科技冬奥项目。其中,在“智慧医疗”方面拟启用颌面创伤综合防治诊疗车,号称冰球馆的“智慧方舱”,可在5分钟内完成颌面创伤的现场影像学检查和人工智能诊断,经专业医生复核,人工智能诊断准确率达到96%以上,有助于提高颌面创伤现场诊断处置效率。在“智慧观赛”方面启用云端互联观众互动体验应用示范,增强现场气氛,丰富体育展示效果。在“智慧场馆”方面,国家体育馆计划启用场馆室内外一体化无信源设施位置服务技术应用。应用地磁导航、电子围栏,实现场馆室内高精度导航。实时获取场馆内人员位置信息。在智慧防疫方面,国家体育馆将启用多场景立体式病原微生物消杀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针对国家体育馆重点防疫区域,开展场馆内空气、冷却循环水和热水系统病原微生物消杀,开展高效智能消杀机器人测试。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