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9月13日正式开厅运行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成静报道 9月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厅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将于9月13日正式开厅,届时,企业、群众可以到此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落成和启用标志着副中心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副中心作为北京市行政中心的功能得到了新的完善;标志着副中心便民惠企更加务实,营商环境得到新的优化,副中心的吸引力将得到新的提升,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将增添新的动力,打造首都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愈发清晰;标志着副中心坚持“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同时,积极辐射带动北京东部地区和廊坊北三县地区,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作用更加彰显。

204912542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政务局局长、北京市政务局副局长刘强介绍了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历程、意义、特色亮点。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建管局局长,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阳波同志介绍了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在提升通州区政务服务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副中心管委会政务局副局长、通州区政务局局长张胜勇同志介绍了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厅筹备工作情况。北投集团副总经理兰慧宾同志结合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介绍了探索存量国有土地盘活利用及合作新模式。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谢东同志介绍了以新金融理念、科技金融手段赋能副中心政务服务建设,深化政银合作工作情况。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代表作服务承诺。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主持发布会。

据介绍,建设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有效落实北京新两翼规划布局、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的具体体现。

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与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的要求相匹配,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先进理念和科技,最高标准和质量,通过“政企合作”聚合力、试点“政银融合”新赋能,搭建“政务大脑”治数据、铺设“智能终端”强服务,建成智能高效、暖心贴心的政务大厅。

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位于通州区新华东街北人集团老厂区内,北投集团作为副中心投资建设平台企业,对原工业厂房进行了投资建设,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更新,打造成既有工业厂房盘活利用的示范标杆,为副中心乃至全市存量国有用地盘活利用、填补副中心老城区公共服务短板提供成功范例。

在北京市政府与建设银行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建行北京分行充分发挥科技赋能、资源整合、服务渠道等专业能力,全面参与了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助力推进本市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助推打造智慧标杆城市,为进一步提升首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贡献建行智慧和力量。

科技助力,注重群众实际体验

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从企业群众的实际体验出发,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与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迈入以科技引领和驱动的政务服务5.0时代。

271267538

一是实现业务办理层级上的“市区贯通”。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设立在北京东部地区的市级综合性政务大厅,坚持“同一事项异地能办”的原则,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为总支撑,以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审批总后台,打造“数据共享、信息复用、远程交互”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首批可承接1722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与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形成“东、西”呼应的政务服务新格局,让企业群众在城市副中心即可享受到与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同质同效”的办事服务体验。同时,随着下一步实现与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合署运行,将有1738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可一并在此办理,并在稳步推进街道、社区级事项智能自助终端上线、可办的基础上,打造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智能化运行、网络化支撑的新示范。

二是实现办理模式创新上的“六智六零”。按照在线、融合、迭代、智能、生态的政务服务新发展理念,以政务服务场景化应用、产品化呈现为切入点,将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从办事预约申报、咨询导服、受理审批、结果反馈等服务全流程无感联接的新型智能服务大厅,使服务主动跟随、业务直达指端、办理人证合一、体验智能无感。预约申报智能化,为预约事项自动生成专用二维码,“一码”紧密关联企业和个人网上用户空间,陪伴整个办理流程,提供全程网办套餐,精准推送辅导信息,主动告知进度结果,推动实现网上办事“零跑动”;现场导引智能化,引入AI导服,根据业务场景、办理条件和人员流量,自动规划服务流线,自动提醒办事人员在既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区域办理,推动实现线下办事“零等待”;咨询辅导智能化,办事人员可通过大厅自助智能服务终端,实现办事人员与后台受理、审批人员一对一在线视频互动交流,推动实现办事服务“零延时”;材料提交智能化,通过扫描、高拍和OCR自动识别读取技术,对办事所需信息、材料、结果进行自动化调用录入、汇聚留存和分析预判,推动实现办事材料“零提供”;审批反馈智能化,系统根据办事人员提交的材料,按照既定规则,通过数据共享,实时比对核验申请信息,实现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签名的灵活调用,自动做出审批决定,审批服务“零时限”;“三地协同”标准化,起草和制定了一系列跨区域智能办事标准,为推动实现京津冀三地事项“智能化、零差异”办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实现群众服务体验上的“智能无感”。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采取以智能自助终端办理为主、人工综合窗口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持续打造“智能、无感”的办事服务体验。在一楼大厅设置的智能自助办理专区,先期配备了50台智能政务终端设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咨询导办、材料检查、填表审批、反馈评价的全流程智慧化提升,推出“数据共享、信息复用、远程交互”三位一体的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智能终端申报信息复用“少填写”,纸质材料OCR智能识别“免提交”,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远程视频审批交互“零延时”,审批决定加盖电子印章“零时限”,让企业群众对业务办理的各种向往和梦想变成现实。

四是实现数据汇聚赋能上的“融合提升”。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充分复用北京市近年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取得的各项成果,以智能办事大脑为底座,横向拉通了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和市政务服务大厅500余项政务服务资源,围绕自然人、法人、事项建立了多维度的“数据画像”,进一步打通政务服务数据资源落地、共享、开放和应用的完整链条,通过业务数据的充分融合,实现了东、西两厅业务上的高效协同、平台上的共享复用、数据上的互联互通和服务的共建提升。

五是实现改革成果推广上的“便捷易行”。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着眼于构建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的“大服务”,旨在面向更大范围推广自助终端办理的新模式,将“智能自助”办理模式进一步向副中心各街道乡镇和重点园区、北京东部地区、河北雄安新区、廊坊北三县以及天津滨海、武清等京津冀三地延伸,将优质服务能力及办事便捷体验送达到群众手中、企业面前,让网络无处不在、政务触手可及,跨越式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是实现京津冀业务协同上的“标准先行”。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率先开展政务服务全面标准化工程,并依托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改革创新的定点突破,为下一步实现京津冀政务服务业务在制度标准统一、服务品质同标上奠定先行经验。   

提升通州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据介绍,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营有几大效果。一是推动实现了市、区两级政务服务的融合发展。作为设立在北京东部地区的市级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首批1722项市级事项进驻中心办理,切实解决了通州企业需到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市级事项的难题,让“六里桥的事副中心也可以办理”成为可能。同时,作为市、区两级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示范的试点,通州区正在按计划、分批次抓紧推进1738个区级事项的梳理确认和在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上线部署工作,预计10月底前完成联调测试。

二是创新丰富了通州惠企便民的功能场景。作为全国首个以智能自助服务为主的智能型政务服务中心,充分运用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推出了网上大厅“专人陪伴、精准辅导”、智能自助服务终端“在线视频、秒批秒办”、多功能会商室“联合审图、远程会商”、MR全息展示中心“政策宣传、论坛交流、远程直播、新品发布、招商推介、科普展览”等多个功能场景,将为通州区的企业群众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创新应用场景,让办事人员切实感受到智慧政务带来的良好体验。

三是加速推动了通州智慧政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以打造市、区、街乡、村居四级协同联动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目标,在顶层设计上统筹考虑了通州区街乡和村居等基层政务服务站点需求,形成了可复制、可支撑、可应用的实施方案。通州区将以此为契机借势发力,以“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发展路径,通过系统延伸、终端布设、人员下沉等方式,计划11月底前,在通州区“两区”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环球影城等重点功能区和6个试点街乡政务服务中心,完成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上线部署、智能自助终端布设和服务人员配备工作,初步实现市、区、镇(街)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可办”。与此同时,一并推进通州区村(居)政务服务示范站点建设,12月底前完成相关信息化系统、设备在示范站点的部署,实现村(居)级政务服务事项“免跑可办”。力争在2022年一季度,实现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在全区各镇(街)、村(居)和企业集中进驻楼宇全覆盖,让企业群众在就近的政务服务站点即可享受到与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同质同效”的优质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是辐射带动了京津冀政务服务的协同发展。今年以来,通州区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先后与天津滨海、宝坻、河北廊坊及北三县签订《“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分别在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和通州区“两区”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了“跨省通办”窗口,采取“系统互用、人员互培、终端互设、结果互递”方式,实现与京津自贸区56项政务服务事项;天津宝坻、武清50项政务服务事项;廊坊市及北三县70 项政务服务事项和453项高频便民事项“跨省通办”,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跨域通办”服务专区,在实现通州区级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的基础上,还将推动更多市级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促进通州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更见成效。

开厅工作准备就绪,静待群众

据介绍,从8月23日起,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先后邀请62家市、区级审批部门、124家驻通企业和人大、政协各界代表共492人次开展全流程办事体验,期间共收集意见建议351条。针对上述意见建议,进一步从办事环境、办事体验、办事流程、办事服务等几方面对中心运行管理进行了改进提升,为开厅做足了准备。

一是优化大厅环境,让办事更安全、更安静、更舒适。科技赋能,落实疫情防控不放松。通过大厅入口红外监控探头提供未佩戴口罩和体温异常报警功能。增加取号机身份证识别与健康码行程自动比对功能,对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密接人员进行预警提示。厅内智能自助终端触摸屏全部粘贴带有除菌功能保护膜,设置手消液,避免办事群众间接感染。采取措施,安全管理不留死角。在封闭式智能自助终端上部吊顶加装视频监控及拾音设备加强安全监测,做到突发事件及时响应。在大厅内部和周边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位置,增设标识提示和隔离墩、防护栏、防撞条等设施,加强安全保障。隔音降噪,让大厅环境“静”下来。在每台智能自助终端配备静音耳机,降低远程视频连线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提升通话质量。在大厅步梯铺设吸音地毯,提高上下楼梯的安全性和安静度。关注细节,让群众办事更舒适。对多功能会商室视频设备线缆采取暗埋处理,提高安全性和美观性。在一层大厅等候座椅处增设茶几,增加手机充电功能,满足办事人员手工填单、手机充电需求。

二是提升办事体验,让办事更清晰、更顺畅、更便捷。优化智能自助终端操作流程,让使用更便捷。以“10分钟办好一件事”为标准,进一步简化智能自助终端操作步骤,力争最少步骤即可完成事项申报。完善“智能小问”人机交互系统功能,让回复更精准。对6万余条知识库逐项优化,修改虚拟主持人“小问”对答呈现形式,对超长答案提供答复结果二维码扫描,方便答复问题“打包带走”。提升助残适老服务水平,让特殊群体办事更方便。把残疾人坡道语音对讲求助功能升级为支持可视化的对讲求助系统,同时增加两台低位智能自助服务终端,方便残疾人使用办理。增加取号机与身份证信息比对判断年龄功能,对老年人自动提示工作人员提供全程陪伴服务。

三是突出区域特色,让服务更突出、更精准、更多元。更加突出重大建设项目服务。在大厅二层单独设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专区,为副中心市、区级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辅导和帮办服务,提高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服务效能。更加突出京津冀地区服务协同。在大厅二层专设“跨域通办”服务专区,专项支撑与廊坊北三县、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与本市东部5区“跨省通办”“跨区通办”事项的办理。更加突出惠企便民功能发挥。丰富大厅二层MR室应用场景,满足跨域直播和总部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5亿以上企业和通八条奖励企业新品发布会、品牌宣传会、产业交流论坛等需求。为中小微企业、重点园区提供政策解读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推广宣传服务。为周边群众提供学习教育、科普宣传、视觉艺术展览等应用场景。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让服务更贴心、更专业、更高效。持续开展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服务演练。在咨询引导台打造“金牌讲解员”,在自助帮办组锤炼“全能助手”,在综合窗口培养“业务能手”,建设一支“一口清”“问不倒”的高素质服务人员队伍。组建专班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服务。抽调骨干组建了“政务专员”服务队伍,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出服务企业群众陪伴式服务模式,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回应解决企业群众办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