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 ,其中北京助力11个

日前,河北省政府发布通知,经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批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等13个县和涿鹿县赵家蓬区退出贫困县。这标志着河北省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区域性整体贫困。

2019年,河北减贫36.6万人,剩余14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康保县、沽源县、张北县、尚义县、阳原县、赤城县、怀安县、蔚县、阜平县、涞源县等13个县和涿鹿县赵家蓬区的综合贫困发生率全部降到2%以下。

北京助力11个贫困县脱贫

河北是中国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省份之一,原有贫困县62个、贫困人口499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区、黑龙港流域等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匮乏。

近年来,河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率先建立五级书记抓扶贫、县(市、区)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长效脱贫防贫等机制,举全省之力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这13个出列的贫困县中,除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隆化县外,其余11个县是北京助力脱贫县。北京市扶贫合作办主任马新明说,京冀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推动形成具有首都特色、卓有成效的扶贫协作模式。仅去年,北京对河北省贫困地区投入财政资金11多亿元,社会捐赠折合7亿元,选派干部人才754人。北京助力河北11个贫困县14.7万贫困人口脱贫。

675名北京技术人才真情帮扶

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过去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全村413户中曾有212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北京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协作帮扶下,全村从祖祖辈辈种马铃薯整体转型,种起了马铃薯“种薯”,2018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这些小土豆开春一卖就会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农户老徐说,这两年,靠着国家的扶贫资金,村里建起了280个种薯大棚,老徐承包了6个,还自建22个大棚种植马铃薯种薯。有政府引进的专业公司提供种苗、免费的技术,又帮着找销路,老徐脱贫了。在德胜村,种植种薯的农户现在已经达到180户,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有近5000元。

据介绍,去年北京选派675名河北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深入贫困地区真情帮扶。如北京科技特派员李红霞、张会臣在赤城县开展技术帮扶20余次,推动绿色生产技术15项,给贫困地区提供技术服务100余人次。如北京积水潭医院选派矫形骨科专家吴坚和运动损伤科专家沈杰威,挂职张家口二院副院长,培训当地人才240余人次,帮助建立完善10余项管理制度,整体提升医疗水平。如张金秀、田玉凤等北京专家教师给河北送教讲学90人次,直接培训师生2400人,覆盖贫困户学生2000余人。

206家京企投资164.8亿元

“多亏北京亲人送技术送产业到家门口,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河北省尚义县贫困户李军说,过去他每天只能打打零工,不会种草莓,自打村里有了草莓基地,他就报名参加,如今,他每个月至少收入3000元。

占地300亩、178栋草莓大棚是2018年尚义县与北京昌平区共同谋划、共同建设的草莓种苗繁育基地。两年前,来自北京昌平的挂职干部、尚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春清,请来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助昌平区对口帮扶尚义县扶贫资金建成了这个基地。“如今全县四个乡镇的贫困户全在这儿务工。”张春清说,这种“基地+企业+贫困户”的草莓产业发展共同体带动了该县红土梁镇、小蒜沟镇、下马圈乡、甲石河乡4个乡镇、46个村、2982户贫困户脱贫。

马新明说,北京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把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去年引导206家企业到河北累计投资164.8亿元。发挥首都特大消费城市优势,全面推进消费扶贫,率先在全国建成第一家“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去年北京市采购销售河北农副产品118亿元,带动6.8万贫困人口增收。

京津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