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创新沙龙”首期活动聚焦 DNA存储技术
中国改革报 中国发展网讯 朱伟 李揽月 9月3日,“天开创新沙龙”首期活动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举行,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师咏勇,中国科学院微系统和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昌在沙龙上围绕“DNA存储”作主题分享。来自天津市海河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怎么把海量的视频图书存储到微小的DNA中?怎么在实验室中“培养”出数字图书馆?怎么在家里养一盆“存储植物”,摘下一片叶子或者果实就可以送出一个数据库,这些都可以在首场“天开创新沙龙”中找到答案。
元英进院士指出,DNA存储技术是合成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未来社会海量数据存储将推动产生变革性存储介质。元英进院士建立的DNA存储光盘模式和硬盘模式,将敦煌壁画以DNA信息的方式进行存储,能够实现成千上万年的稳定保存。
师咏勇教授提出,信息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结合有望提供下一代存储解决方案,DNA存储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且更具便携性,师咏勇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新一代核酸合成联合研究中心团队建立的喷墨打印高通量DNA合成技术和装备,是国内唯一自主研发实现商业化的芯片法超高通量合成技术。
陈昌研究员提出,自2020年“DNA数据存储联盟”成立以来,DNA存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热点方向之一,我国也已将该技术列入“十四五”规划期间加快布局的前沿技术。陈昌研究员介绍了他所在团队在DNA高通量合成芯片研发和单光子测序芯片研发上的重要创新。
首场沙龙由天津市科协、市教委、市科技局主办,市自然科学团体活动基金会、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承办,得到了天津大学、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天津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沙龙活动。整场活动包括嘉宾分享、问题研讨、自由交流、艺术欣赏、体会分享等环节,形式活泼、方式新颖、内容丰富。与会专家就“DNA存储”领域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的同时,欣赏了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的钢琴曲表演,享受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熏陶。
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海河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间的沟通交流,推进高水平科技人才与行业产业间的交叉融合与紧密协作,天津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委将从今年9月起定期举办“天开创新沙龙”系列活动,努力打造全市跨学科、有温度、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思想工场,助力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